找到相关内容220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江浩教授慈湖主讲《佛教信仰与自我降压》

    主讲江浩教授 认真听讲 正慈法师随喜开示 信众提问 八月三日,应黄石慈湖佛教讲坛的邀请,中华医学会的心理学教授江浩先生为三百余信众宣讲了题为《佛教信仰与自我降压》的精彩讲座。 江浩教授首先从现代国人在拥有高度物资发达的条件下,不仅没有快乐、愉悦的心情,反而被迷惑、迷惘的心理压力所困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,然后再从佛教的修学观、人生观、世界观入手,对照心理症状进行了交叉解说...

    佚名

    |慈湖|主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8/09425227459.html
  • 江苏扬州:80余名僧侣念起“消防经”

    国宝1号”寺庙火灾案例入手,深入浅出地讲解做好寺庙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,针对木建筑活动场所的火灾特点,讲授了建筑防火、消火栓的使用、电气防火、报警、逃生自救等常识,指导僧侣们在念好“佛经”之前先得念好...

    佚名

    |消防|僧侣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9/09300329177.html
  • 湖北省麻城市佛教协会召开第一届第五次扩大会议

    入手抓好宗教场所安全工作。他要求全体僧众要克服麻痹侥幸心理,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,做到警钟常鸣、常抓不懈,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,以扎扎实实的工作确保佛教场所安全无事故。   麻城市佛教协会会长永光法师...

    佚名

    |会议|召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12/14230033258.html
  • 南传佛教不缺菩提心

    南传佛教不缺菩提心   越尘居士  成军:   后学的恩师曾教导,整个道次第都已包含在根本乘的三十七道品之中。大小乘在入手实修上本质是没有什么区别的,但在证空性后所走的道路可能有所不同,因发心有异,亦如麻叔前面帖子所言,缘觉圣人不值佛世,无福得“向上一着”之法。   二麻子:   如军兄所言,是行人过咎。   南传佛教不缺菩提心。这教法带人解脱烦恼,对治三毒,都正是佛陀大悲菩提心显现。只是有些个...

    越尘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3774547.html
  • 问: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,应如何下功夫?

    现代社会以市场经济与科技为主干,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向功利主义倾斜,追求物质感官的享受,放纵贪欲,为分得较大一块蛋糕而不择手段。是故,全球性的道德低落,风尚解体,生态失衡,环境污染,以及地震、火灾、海啸、瘟疫、战争等灾祸便接踵而至。 而对净业行人来说,在此浊世,宜从厌离心入手,观照娑婆秽土,众苦充满,到处无余乐,唯闻愁叹声。观照一切有为法的苦空无常无我,对此世间作火宅想,牢狱想,粪坑想。对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35377576.html
  • 真圆法师答:修净土的,可以学《入菩萨行论.善说海吗?

    《大智度论》百卷可谓浓缩的经藏,或许从《大智度论》入手更为便捷。至于《入行论》,佛子可以一边读经一边学习应该不会影响修行进程。 修行是身体力行的真如实践,无论何门何派都必须在生活、工作中落实六度万行...

    真圆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19305782205.html
  • 月悟法师答:南传内观和天台止观的区别在哪里?

    (次第)、不定、圆顿三种止观。南传的内观,相当于天台次第止观(天台智者大师《释禅波罗密》),有同有异。相同处:从数息观入手,由观身至观心,次第而进。不同处:发心不同。南传内观着重出离心,汉传天台着重...

    月悟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20101983574.html
  • 关于《云冈石窟编年史》

    云冈石窟开凿历经1500年,多少史实已幻若烟云,令人不可捉摸,更无从让人揣摸。1500年来,关于云冈的文字亦一如丽水金沙,一直杂混在茫茫尘沙之中,降至近现代,研究云冈的文字大多是从各人的见解出发,或从美学入手,或从史学入手,或从艺术入手,这样的著述近年来若春林著花,有增无减。云冈之大,几如浩浩江河澹澹海洋,我以为,任何人的研究只能是以蠡测海,能给读者以一瓢饮而无法导引读者纵观沧海之全貌。漫长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云冈石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8/0848375128.html
  • 《宏智禅师广录》心得

    入手工夫,《广录》中较明白提到的,如:  “田地虚旷,是从来本所有者,当在净治揩磨,去诸妄缘幻习,自到清白圜明之处。空空无像,卓卓不倚,唯廓照本真,遗外境界。”  “真实做处,唯静坐默究,深有所诣。外...寂常耀,其寂也非断灭所因,其耀也无影事所触。”  从这几段文字中,可见其初入手,主要在揩磨田地、去诸妄缘、枯寒心念、休歇余缘等,乍看之下,似甚简易,但此工夫一转,马上即进入亡像、彻见法源之境地。从休歇...

    释妙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2369660.html
  • 全球化背景下的佛教及佛教与民族的关系

    ,介绍了台湾地区基于佛教理念开展社区教育,让不少台湾成年人重新找回学习的意义,甚至进而转变成一种追寻正确价值观的探索历程。华东师范大学李向平教授则从中国佛教信仰的私人性和社会性入手,着重探讨了佛教怎样...最大化就是慈悲。这在当代社会中是佛教发挥积极作用切实可行的入手之处。中央民族大学刘成有教授从印顺法师“中国人”和“现代人”的双重身份入手,分析了人间佛教思想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特征。他认为,人间佛教思想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264496725.html